這是便當紙盒,還是便當塑膠紙盒?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工作本
學校的國小和國中有許多科目會使用工作本來學習,這學期我在自然課嘗試和學生一起寫工作本,一起用畫筆與文字創作屬於自己的課本。
想了想,封面要做什麼呢?決定讓自己每一次看到都想到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看完《人類大歷史》,有許多的感觸,也成為封面的靈感。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外來種欲除之而後快?見樹,也見林。
大約五年前,新北市新店區有條小溪被發現大量的綠水龍(Physignathus cocincinus)族群,消息傳出去以後,那陣子時常有人在溪邊搜尋綠水龍的蹤影,想要抓回去當免費的寵物。隨著越來越多人捕捉,加上新北市政府移除計畫的執行,幾年過去了,現在那條溪已經很難再找到這種蜥蜴──對於棲息在那條溪流的各種昆蟲、青蛙、甚至攀木蜥蜴來說,應該是鬆了一大口氣。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黑白的未來
生活的步調與消費方式造就這個世界。
當五彩繽紛的一次性廢棄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當熟悉的回收循環標誌成為虛假謊言。
當賴以為生的環境被你我親手毀掉。
當農田、魚塭、海堤全都堆滿有毒事業廢棄物。
當每一個生產食物的人都不敢吃自己的產品。
生命漸漸失去色彩...
下一個世代,該怎麼繼續存活下去?
我們又是怎麼裝作沒看見?
當五彩繽紛的一次性廢棄物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當熟悉的回收循環標誌成為虛假謊言。
當賴以為生的環境被你我親手毀掉。
當農田、魚塭、海堤全都堆滿有毒事業廢棄物。
當每一個生產食物的人都不敢吃自己的產品。
生命漸漸失去色彩...
下一個世代,該怎麼繼續存活下去?
我們又是怎麼裝作沒看見?
(攝於2014.11.15 黃小俊的演講)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我呼吸著空氣
我坐在河邊,聽她哼著歌。
她不知道人權是什麼,但她吟唱、漫舞,乘載著無數的生命。
我躺在草地,聞著她的味道。
她不知道人權是什麼,只知道土地是生生不息的循環。
我飄在海裡,看著底下的珊瑚礁。
他們不知道人權是什麼。他們說天空很藍,是海的倒影嗎?
我呼吸著空氣,我知道人權是什麼,
但沒有河水、土地與大海,我連活著的權利都沒有。
-- 史上首次 新西蘭一條河流被確認擁有人權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轉貼》登山鞋與實驗衣的對話──生命科學系學生們的價值觀?
林思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翠綠的箭竹草原在稜線上開展,這裡是八通關古道。春寒料峭的三月天,師大生科系的呂光洋老師率隊親征,再度對台灣高山地區的山椒魚展開調查。跟在老師身後的是賴俊祥博士,以及即將邁入研究所生涯的阿傑和崇瑋。「呂老師的體力真的是太好了!」阿傑與崇瑋事後跟我說,「在山上那幾天,連我們都跟不上。」
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蛇之吻
『...更嚴重的情況發生了,他兒子發現電視機架子下也有一條同樣生動的玩具,但他已經無手可取,這個聰明的娃娃竟然靈機一動,把手上的蛇舉到嘴邊,並張口用嘴銜住,然後雙手一伸,那條架子下被冷落的龜殼花也落到熱情的小手上。
我們也是一種動物
很喜歡這張照片。
走在靜謐的森林裡,前面的女生停下腳步,一隻Rufous-bellied pademelon也站在她面前。那一刻,兩隻動物靜靜對看著,時間彷彿悄悄停滯... 很可愛,很美麗。
每次輕輕踩在落葉上,悄然在森林中移動;或是放鬆全身,潛入海裡和珊瑚礁打招呼... 這些時刻,不需要語言,丟下了衣服,忘記了身而為人的各種牽絆與煩惱--
然後才想起,自己也是一種動物。
(photo by 李昱)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新的開始。
這些年過去,向內探尋著最初的心,嗯,還在啊,但我已經理所當然地不再是那個我,不論在思想、價值觀、行動、在意的事物,都有好多好多的不一樣。再加上新浪真的不太好用啊,就讓過去那一個個故事暫且放在過去吧,也許有一天又會轉化成另一種養分,去訴說些什麼。
但還是很喜歡這個名字。
山野漫遊,山,是我接觸自然的開始;野,是田地與土壤的給予。就再繼續用吧,讓它有個新的開始,讓心在山野間自在漫遊,試著實踐簡單的生活,分享人與土地的真實故事。
訂閱:
文章 (Atom)